俄乌战争拿的什么剧本
2022-11-17 21:20:26 Author: 政事堂2019(查看原文) 阅读量:7 收藏

兰境内突降的一枚导弹,引得俄乌双方又展开了一场舆论战。

俄方说不是我干的,一定有人在用离间计;乌方说导弹不属于乌克兰,要还我清白。一时间,俄乌战局越来越充满不确定性

战争伊始,普京曾满怀信心,对乌克兰大军压境,试图以压倒性的优势,在乌克兰战场速战速决。

然而乌克兰背后的美国和欧盟不答应,不断向乌克兰输出武器装备,还给他开了“星链”的外挂,对俄罗斯进行精准打击。

在多方干预下,俄罗斯的闪电战被拖成了持久战,最初的战略优势,在乌克兰的强势反攻下,接连溃败,损失惨重。

紧接着俄罗斯决定从赫尔松撤军,乌克兰宣称收复失地,一再乘胜追击,士气大涨。

这一系列剧情走向,很多网友说有点眼熟,跟中国历史上前秦与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莫非拿的是同一个剧本?

公元383年,前秦天王苻坚号称统领百万大军(实际应该是二十万左右)攻击东晋,在淝水与东晋八万精兵隔江对峙。

前秦天王苻坚自认能以士兵数量的绝对优势速战速决,没料到晋军竟然主动出击,跟秦军玩偷袭,一度让前秦将领惊慌不已,草木皆兵。

而在隔江正式对阵时,苻坚依然希望展开快战,但在东晋的主战场,前秦军不敢贸然渡河。于是,苻坚听信了下属让驻军后退,引晋军渡河决战的提议,率秦军后移。

结果在秦军撤退之际,晋军突然渡河进击,打了秦军一个措手不及。同时,晋军内应在秦军后方阵营大喊“前线的秦军败了!”,让大家赶快逃跑。

一时间,不明真相的秦军四处逃窜,很多士兵都在慌乱中被踩踏身亡。最终,晋军以少胜多,大败秦军,这便是著名的淝水之战。

而淝水之战也成为了前秦由盛转衰的转折点,从此国家四分五裂,国势衰败。

俄乌战局与淝水之战有一定的相似之处,前秦与俄军都是在前期占据战略优势的,也都在晋军与乌克兰反击下,节节败退,形成了以少胜多的战局。

所以,如果按着这个剧本走,那等待俄罗斯的或将是前秦的没落结局。

但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,认为此次俄罗斯撤离赫尔松拿的是晋文公“城濮之战”的剧本,认为俄罗斯当前是以退为进,避其锋芒,以侯良机进行反扑。

而本周大咖云集的G20峰会,对俄方来说,也相当于一场单刀赴会的“鸿门宴”了。

无论俄乌战局走势如何,甚至扩展到如今世界各国之间的博弈制衡,基本都可以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,找到相似的剧本。

说到这里,从乌克兰战道里遗留的《孙子兵法》来看,乌军确实是懂兵法的。

如果熟知历史,很多人会发现,如今美国、欧盟等西方国家频频搞出的一些小动作,其实是深谙权术之道的中国早就玩剩下的。

只要你翻翻《资治通鉴》,再看如今国际上这些国家间你争我夺,你来我往的交锋戏码和招数,基本没有一件是新鲜的。

《资治通鉴》被称为英雄豪杰纵横天下的“帝王之书”,名臣良将从政经略的“权谋之书”,芸芸众生安身立命的“生存之书”,更是司马光写给历代君王的“教科书”。

毛泽东自称曾十七次批注过《资治通鉴》,并评价说:

一十七遍。每读都获益匪浅。一部难得的好书噢......中国有两部大书,一曰《史记》,一曰《资治通鉴》,都是有才气的人,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……《通鉴》里写战争,真是写得神采飞扬,传神得很,充满了辩证法。”

作为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,《资治通鉴》上起战国初期韩、赵、魏三家分晋,下迄五代末年。

司马光将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,按照时代先后顺序记录,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的背景、前因后果交代的清清楚楚。

而且,作为著书人的司马光,也是一生在官场沉浮的杰出政治家,一度位高至宰相,身居北宋朝廷权力的中心。

所以,对于一些历史事件,司马光均以政治家的谋略与眼光进行了解读和评价,这也是这部著作能超越其他史书,成为传世经典的价值所在。

成书后,司马光将著作奏进给神宗皇帝。神宗皇帝看此书,如获至宝,当即料定此书必将成为旷世奇作,便将书的每编首尾都盖上了皇帝的睿思殿图章,以其书“有鉴于往事,以资于治道”,赐书名《资治通鉴》,并亲为写序。

作为司马光倾尽毕生心血著作的一部鸿篇巨制,他在《进资治通鉴表》中说:“臣今筋骨癯瘁,目视昏近,齿牙无几,神识衰耗,旋踵而忘。臣之精力,尽于此书。”

而且《资治通鉴》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,司马光都亲自执笔,从不假他人之手。在该书成稿不足两年时,司马光便积劳而终。

从千百年历史长河中各王朝的兴衰更替,到历代名流志士跌宕起伏的人生,读《资治通鉴》总有种千帆阅尽之感。

时而对盛世走向没落而遗憾,时而对英才难得善终而痛心。很多历史事件,现在看来依然启发良多,发人深省。这里选取一个魏文侯问相于李克的故事,大家品品。

一日,魏文候问李克,在魏成和翟璜之间,该选谁做国相。起初,李克一再推辞,表示自己不便参与此事。

无奈魏文候一再追问,李克便说:“君弗察故也。居视其所亲,富视其所与,达视其所举,穷视其所不为,贫视其所不取,五者足以定之矣,何待克哉!”

意思是看一个人,要看他平常结交什么样的人;富贵时钱都用在哪里;显赫时选用和举荐什么样的人才;不得志时不做哪些事情;贫苦时不要哪些东西,是否能坚持操守。听完这番话,魏文候说,先生请回吧,我已经知道该选谁做国相了。

李克离去后,翟璜问他:听说今天国君召您去征求对宰相人选的看法,到底定了谁呢? 李克说:“魏成。”

翟璜立刻愤愤不平地说:西河守令吴起,是我推荐的,使秦兵不敢东犯。国君担心内地的邺县,也是我推荐西门豹。国君征伐中山国,又是我推荐乐羊。中山国敬克之后,一时物色不到合适守将,我推荐了先生您……论功劳,我哪点儿比魏成差! 

李克反问道说:你把我介绍给国君,难道是为了结党营私以谋求高官显职吗? 

我之所以推断国君肯定会选魏成为相,是因为魏成享有千钟俸禄,十分之九都用来结交外面的贤士,所以得到了卜子夏、田子方、段千木这样的英才。

这三人,国君都奉为老师;而你举荐的五个人,国君都任用为臣子。仅此一点,你就没办法跟魏成比!

这个故事里,魏文候真的不知如何选国相吗,其实不然。该选谁做国相,魏文侯心中早有答案,找李克询问,不过是一种试探。

从结交和举荐的人才来看,魏成结交的多为学识渊博的文人,而翟璜举荐的多为英勇善战的武将。

魏成立为国相,位高而权不重,不会对国君有威胁,而翟璜上位,其幕僚都手握重兵,位居要害,对国君来说是巨大隐患。

而李克一方面对国君给出了中肯的建议,解除了国君对他的怀疑;另一方面通过一句“你把我介绍给国君,难道是为了结党营私以谋求高官显职吗?”提醒了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翟璜,国君对你已有戒心,再不收敛恐有危险。

从此,翟璜拜李克为师,后在其点拨下,他终列国师之位。

《资治通鉴》中,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就更多了,赤壁之战、孙权劝学、商鞅变法等等,很多著名的历史故事和典故都出自此书。

当然,抛开史学家的光环,司马光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。

司马光是一位儒家礼制规范下政治秩序的忠诚捍卫者,他务实严谨,讲求仁德、诚信,极力维护传统的阶级理念。这也导致他因循守旧、不懂变通,成为保守派官僚的典型代表。

在对“商鞅变法”进行评价时,他写到:公孙鞅以刻薄闻名于世,在尔虞我诈的战国乱世尚且知道立诚信收民心,更何况对大一统的宋王朝呢!

不得不说,司马光很双标,他闭口不提商鞅变法对秦国强盛的意义,只选取了商鞅变法前树立威信的一个小细节,为推崇自己“取信于民”的理论高谈阔论一番。

如果说司马光对商鞅变法是避重就轻的选择性评价,那对同处朝纲的王安石变法则是火力全开的彻底打击了。

司马光一度因王安石被重用,开展变法而气得辞官归隐。待王安石一众改革派因宋神宗驾崩而彻底失势,司马光被任命为宰相后,他便迫不及待将新法全面废止。

而王安石听闻新法条例被一一废除,数十年的心血毁于一旦,便一病不起,含恨而终。

在王安石去世后,司马光也重病缠身,当他审批完最后一本关于废除“青苗法”的奏章后,长叹一气,感慨新法终于全部废除。不出月余,司马光就离世了。

北宋“势不两立”的双子星在同一年陨落,而随着变法的最后一丝星火被司马光扑灭,北宋也进入了亡国的倒计时。

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长河中,有过割据纷争,连年战火,有过大一统的盛世华年,也有过没落衰败,遭受外敌入侵的凌辱过往……鉴往知来,历史兴替的规律早已不是什么秘密。

再看回如今的俄乌战争、中美博弈,究竟会按照哪个剧本发展,也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。而在这场百年变局中能安然过冬的,一定是那些猜中剧本的人

更多精品书籍

读者朋友可进入政事堂专题查看

   政 事 堂 往 期 书 单  

供销社重出江湖?美联储暴力加息……这些经济学著作建议早点看

双11钜惠|政事堂高赞书单合集,不容错过!!

科技大佬居然都是看这类书长大的,孩子的思维边际就此打开


文章来源: 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AwMzU1ODAwOQ==&mid=2650392539&idx=2&sn=54a162c50f3eee23390fc19c0427cedc&chksm=833438cdb443b1db3c71f60731c8003d3f25583f4217b0876a6e85219ce6d16b8d9876fbdb33#rd
如有侵权请联系:admin#unsafe.sh